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
讀美文,你會沉醉,手不釋卷;聽音樂,你會陶醉,沉浸其中;看科技,你會驚奇,贊嘆不已。然而,讀《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既能讓你沉浸其中又會讓你贊嘆不已。
微生物——細菌,說到細菌,大家的第一感覺往往是骯臟、惡心,因為我們人類很多的病痛都和細菌脫不了干系,小到感冒、拉肚子,大到皰疹、敗血癥等等。可實際上,細菌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可怕。
細菌作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的確對我們有著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同時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有著無處不在的特點,可謂是“地球通”,只要有縫隙他們就能鉆進去。可是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分為有害和無害,讓我們生病難受的不用說,就是那些有害細菌了,雖然平常有些細菌在我們的身體里相安無事,但是當我們受涼、過度疲勞等導致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細菌就會開始“興風作浪”,讓我們生病。而無害的細菌則會為我們帶來無窮益處,像乳酸桿菌(酸奶)、酵母菌(葡萄酒)、霉菌(豆腐乳),都被我們人類拿來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就像蘇軾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2
今天,我又看完了一本書。這本書看起來挺厚,名叫《灰塵的旅行》。
翻開書頁,上面的內容是一顆細菌說的話。這個部分把許多在人類角度看似簡單到可以忽略的許多事件介紹了出來,既真實又合理,值得讀者去思考每一章中“我”的驕傲與苦衷。
在“我”的部分,每一章“我”的語氣總是通俗易懂地描述著以前人類科學家與細菌的探究,以及自己的種族中特別的.成員。
隨著一章章的閱讀,“我”用文字推進著“那時候”的一分一秒,世界也為此而等待著,等待著“我”描述自己在各種環境下的往事。在一些人類因素的事件中,“我”非常值得被同情,可是也非常值得讀者沉思:為什么會達到這種程度呢?沒有哪些事件會比這更逼真了。
在了解“我”的處境的同時,內容也適當地添加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科學知識,就像一個要點一樣,它既可以讓我們學到許多科學知識,也可以使我們更加理解章節的中心思想,更好地進入下一章。
這本書讓我讀出了旅行的感覺,更讓我了解了細菌。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3
《灰塵的旅行》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講述了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到處漂流,它無處不在,處處都有它的行蹤。
灰塵分為天然灰塵和有機灰塵。天然灰塵來自巖石的碎屑、火山灰、宇宙塵等。工業灰塵主要來源于工業排放、燃燒煙塵、土壤揚塵等。
有許多種灰塵,對于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它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還會把我們的`住所、家具、衣服弄臟。最嚴重的是灰塵是呼吸管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灰塵是個壞東西,要是沒有灰塵就好了。其實不然,灰塵也有有益的一面。灰塵在空中游蕩,這對于氣象的變化發生了不少的影響。灰塵是制造云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它們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云,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照射大地上,氣溫是不能降低的。所以,我們要保持灰塵在自然界的巧用。
讀完《灰塵的旅行》,我想到事物通常都有兩面性,既有有用有益的一面,也會有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比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會帶來水災。我們呼吸需要氧氣,但濃度太高會使人氧氣中毒。網絡上有許多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但沉迷網絡也會影響學習。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充分地發揮有益的一面,控制有害的一面。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4
今天,我讀完了《灰塵的旅行》這本書。
《灰塵的旅行》有很多章,只有其中一章講的是灰塵的旅行,一粒灰塵不是肉眼可見的,它比最小的細菌還要小得多,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見它。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們隨著空氣的動蕩而漂流。我們周圍的空氣,從室內到室外,從平地到高山,從熾熱的沙漠到湛藍海洋……幾乎都有它們的`蹤跡。
灰塵還是白云和雨點的制造師,它們會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朵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朵朵美麗的白云在天空中遨游了,也再沒有小雨和大雨了。那么灰塵都是從哪兒來的呢?灰塵有的來自山地的巖石碎屑,有的是來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
還有一類是人工灰塵,主要是來自煙囪的煙塵,此外還有水泥廠、冶金場、鋸木廠……除了這些無機的灰塵外,還有有機的灰塵,它們來自動物之鄉和植物之家,如種子、花粉、胞芽等。
灰塵對人類也具有危害性,它們不僅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還會弄臟我們的房屋、窗戶、家具……會使機器光滑的部份磨壞。這些還都是小事,灰塵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此外,金屬的灰塵會使人中毒,花粉的灰塵會使人發生哮喘病,最后,灰塵還會引起爆炸,必須加以防范。灰塵的故事可真多呀!
除了《灰塵的旅行》這章故事外,還有非常多的故事,比如《鏡子的故事》《熱的旅行》《衣料會議》等有趣好看又能學到知識的故事,快來和我一起探索《灰塵的旅行》中的科學世界吧!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5
暑假這段時間,我重讀了《灰塵的旅行》這本書,這是一本科學書籍,作者是高士其,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這本書主要是寫了一個細菌的自述。主人公是“菌兒”,也是一只細菌,它主要吃變質腐爛發臭的食物,有些細菌也吃血和蛋白質,因為他們身體里需要蛋白質來繁衍他們的下一代。書中主要說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灰塵的旅行”,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學趣談”類文章;另一方面是“細菌和人”,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學小品”類的文章。科學趣談介紹了灰塵的旅行等有趣的科學現象、原理。科學小品包含細菌的`衣食住行、形態等,以及與人類、土壤的關系。
灰塵的旅行,重點傳遞了灰塵無處不在,永不停留,它有好的一面,能制造雨和云霧,沒有灰塵,將來就沒有雨和云霧,更沒有大雨和小雨,將來氣溫無法降低。當然,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會弄臟房子、墻壁、家具、衣服,以及人的皮膚等。灰塵也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脈沖受傷,從而傳染疾病。
因此,灰塵必須受人類的監督,不能到處亂飛。我們要利用科學手段,發揮它的優點,加以利用,盡可能防避它的缺點,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和諧!
這本書中,有很多科學知識,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是一本特別值得閱讀的科學書籍,希望大家都來閱讀。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6
最近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玩的書,叫做《灰塵的旅行》。這本書講了土壤、細胞、熱等等,這些都是我感愛好的東西。一起先我看到書名,覺得自己好像沒什么看的欲望。但是自從我起先讀這本書之后,就根本停下來了。恨不得一天就把它讀完。
書中“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乏的旅行者”這句話我很是喜愛。原來當一粒灰塵的好處這么的`多,可以四處旅行。可細致想想似乎又沒那么好,因為它只能同流合污,不能自己作主。就好比在看這本書的我,假如不能翻到下一頁去看,那感覺肯定不好受。
書中我最喜愛“鏡子的故事”,里面講了鏡子從古至今以來的改變。一起先古人用的是銅鏡,照得不是很清晰,而且遇到水簡單生銹,那樣的鏡子用起來確定不便利。現在的鏡子那是真的牛,有的鏡子照起來可以讓人變得苗條,有的鏡子照起來可以讓人變高,還有的可以讓人變得上身胖下身長。現在的鏡子真是五花八門,工藝驚人啊!我還喜愛細菌和人那一章,更精確的說我最喜愛的是“煉鐵的故事”。我當時一看上面說到人們沒有鐵的樣子,我就覺得好可怕。原來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鐵竟然那么重要!想想也是,我們的生活到處都須要鐵,那么鐵確定是很重要的啊!看來我要好好珍惜自己身邊那些隨處可見的,但又毫不一般的東西了。假如說鐵很重要,那么電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因為我覺得假如沒有了電,那么我們身邊的機器都無法正常運轉了。那么世界將會變得烏漆抹黑一片,光想想那樣的場景就讓我膽怯。
《灰塵的旅行》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讓我深深著迷。作者在書中還運用了許多的好詞好句,讓人在看書的時候不會覺得枯燥,反覺得輕松好玩。這位作者太了不得了。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7
這個假期我看完了《灰塵的旅行》,心中有很多感想,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高士其爺爺,本書通過簡明的語言講述了灰塵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灰塵對社會和人類的`危害,最后人類利用灰塵保護環境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灰塵是一位旅行家,他們曾經在離地面8萬米的高空周游了整個世界!這樣的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到六倍以上呢!而他們又無處不在,幾乎整個世界都有他們,為什么是幾乎呢?因為只有實驗室里才能造出沒有灰塵的空間,只不過他們也不是每次旅行都能安全到達。
有一次,灰塵們就被一位科學家抓住了,被抓住之后,科學家居然用一塊棉花堵住了瓶口,不過灰塵們每天也有吃有喝,這塊棉花就像在灰塵們的眼里,就像《三國演義》中的八卦陣、《封神演義》中的迷魂陣,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但科學家們說翻臉就翻臉,有一次科學家們用火來燒里面產生的細菌和病毒,要知道火和高溫可是那些東西最害怕的呀,看得我都心疼,雖然現在有一些疾病學家責怪灰塵,但是有時候并不是這樣的,最后人們研制出了一種東西,可以利用灰塵來保護環境,從此,人類使地球越來越美好了。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衛生的好習慣,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好。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8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都在讀一本書,《灰塵的旅行》他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高士其爺爺爺寫的,這本書主要是寫了一個細菌的自述。
主人公是“菌兒”也是一只細菌,它主要吃變質腐爛發臭的食物,有些細菌也吃血和蛋白質,因為他們身體里需要蛋白質來繁衍他們的下一代。
有些細菌是好的.,也有些細菌是壞的,比如:有的細菌會給泥土肥沃。有的細菌卻會使我們生病,吃血的細菌就是會使我們生病的,而且這種細菌也非常愛吃血。細菌占了人類的食道,就不愿意再出來,而且只要人類吃的好,細菌也就吃得好。這也告訴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而且也說明了細菌的傳染速度非常快,可能是幾秒。
我們如何應該這樣預防細菌:
1、勤洗手
2、愛干凈能做到以上兩點細菌就不會平白故的來找你。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9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灰塵的旅行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作《灰塵的旅行》。《灰塵的旅行》帶我們進微觀世界旅行,也讓我們領悟到了關于微觀世界的各種知識。
灰塵這個東西,有的來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后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就是火山灰,有的是來自山地的巖石的碎屑……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灰塵。
有天然形成的灰塵,那一定就有人工制造的灰塵。人工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囪的煙塵,還有各類工廠,比如水泥廠,化學工廠,陶瓷廠等。
除了這些無機的灰塵以外,還有有機的灰塵。有的來自植物,有的來自動物,總之,他們的來源很廣。
大部分灰塵對于我們人類是有很大危害的。比如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使機器光環部分磨壞,這些還是小的,灰塵里面含病毒和病菌,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一定要控制灰塵。
通過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你看,我們知道了關于微觀世界的各類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微觀世界一些物質的危害性。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0
在這幾個星期,我閱讀了《灰塵的旅行》這本書。這本書非常好看,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士其,中國著名科普作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20歲從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畢業,先后就讀于美國威斯康幸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不幸的是,在一次實驗中他感染了甲型腦炎病毒,逐漸全身癱瘓。此后數十年間,盡管他“被損害人類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但依然向人們奉獻了數百萬字精美的科普文藝作品。
他的代表作《菌兒自傳》以及膾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細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觀》、《霍亂先生訪問記》、《傷寒先生的'傀儡戲》、《寄給肺結核病貧苦大眾的一封信》、《聽打花鼓的姑娘談蚊子》、《鼠疫來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結為《我們的抗敵英雄》、《細菌與人》、《抗戰與防疫》等科學小品集
這本書主要講了,菌兒怎樣生存、吃什么、細菌的衣食住行……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細胞的不死精神》,這個篇章主要講了,細胞是怎樣永生的,并且寫了科學家怎么實驗的。這篇文章,讓我覺得,中華民族就跟細胞一樣,固有不死精神和潛伏的斗生力量!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知識呢!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1
寒假里,我讀了高士其爺爺的《灰塵的旅行》,對灰塵的存在有了更深的了解。
灰塵是旅行家。它們很小很小,它們隨著空氣的動蕩而漂流,隨著風在世界各處游動。我們周圍的空氣,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外到郊野,從平地高山,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行蹤。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實驗室才能制造出來。
灰塵是呼吸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從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如果在灰塵里面,混進結合菌,那就更危險了,所以必須講究衛生禁止隨地吐痰。此外,金屬的灰塵,特別是鉛。會使人中毒;灰和水泥的灰塵,損害我們的肺,又會腐蝕,我們的皮膚。花粉的灰塵,會使人發生哮喘病。在這些情況之下,我們必須戴上面具和口罩,最后灰塵會引起爆炸,這是個嚴重的故事,必須加以防止。
因此,我們要注意勤洗手,勤洗澡,注意個人衛生,保護環境衛生。讓我們有更好的身體,更好的家園。
微生物也叫菌兒,當然,它們和人類一樣,有好壞之分。有的菌兒潛入了人或動物的身體,能使其患上疫病,出現各種不適的狀況,到最后便會死亡。也有一部分菌兒在吃東西的時候,身體的部位會散發出酵素,能使這個東西發酵或變得更有營養,人吃了反而更好。在這本書中,作者以菌兒的口吻進行自述,向我們展現了菌兒的衣食住行,它們造成的嚴重疫病及他們為這個世界所付出的努力。從內容上來講,這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作者代替菌兒寫的自述;第二部分是一些科學知識和科學家對菌兒的分類;第三部分的內容最為廣泛,談到了生植的代謝和繁殖,也講了造紙、煉鐵等科學故事,涉及到了生物學、天文學等許多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講衛生,多鍛煉,菌兒就不會有機可趁,到我們的.身體里來了。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了菌兒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像黃豆醬之類的豆制食品,也都是因為細菌有化解蛋白質的功能,才生產出來的,還有造紙術、釀酒……
同學們,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讀一讀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大自然,認識微生物,增長自己的知識吧!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2
寒假里看了老師推薦的《灰塵的旅行》一書,它是高士其所著。該書是以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學趣談三個方面講述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菌兒”的細菌。它是細菌里面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它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一粒頂小的灰塵還輕100倍。
通過這本書的講解,讓我對微生物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微生物細菌,算得上是“地球通”了,因為它神通廣大,無處不在,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足跡。它有時是個壞家伙,在人的呼吸道搞破壞,在鼻腔、咽喉作惡。一些“細菌小惡霸”還會引起一些疾病,讓人擔心,但是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不會出現疾病。細菌也有可人之處,比如:它們可以用來釀酒、做面包、造皮革……為人類工業作出巨大的貢獻,它們還可以將尸體里可利用的東西進行分解,創造沃土。我以前認為細菌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真是偏頗的觀念。
這本書像甘泉,滋潤我;似燈塔,指引我;如階梯,幫助我。微生物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這次的微生物之游,我收獲滿滿。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小區里跑步。忽然看見一群老爺爺坐在亭子里討論著細菌的問題,這讓我想起了我讀過的一本書——《細菌世界歷險記,灰塵的旅行》。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細菌都是壞的、可惡的,它使我們人類生病,甚至死亡。很多疾病都是可惡的細菌的“杰作”。它還會讓農作物枯死,導致人類的饑餓;讓花草樹木枯萎,使自然界少了一點繽紛。可惡的細菌和我們人類不共戴天、勢不兩立。
可是讀完這本書,我對細菌的看法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因為我發現細菌也有它的好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像有的臭豆腐、酸奶、酒都要經過某些細菌或真菌的發酵才能制作成功,不然就會非常難喝。
如果說遠一點,就是細菌對土壤的作用了。每一克重的土壤大約有300萬至2億多的細菌,這些土壤里的細菌將無機元素、無機化合物和碳化物氧化后輸送給土壤,變成營養或大部分植物的“糧食”。
說得再遠點那就是關于清除腐爛物的問題了,腐爛的東西會發出惡臭。如果不進行清理,過上幾年或幾十年,你再去看那些腐爛之物,就會發現它只剩下原來的一小部分或者沒有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細菌把腐爛之物一點一點地清除了。這樣日積月累,大自然的臭氣也就減少了很多。
這就是細菌為人類和大自然做出的貢獻。
又過了很長時間,我突然明白了,那些使人類生病的細菌又何錯之有呢?他們只不過是遵守弱肉強食的規則罷了,而我們人類不一樣也殺死、吃掉那些比我們弱的動物嗎?難道只有我們人類可以為所欲為嗎?所以這些細菌并沒有錯。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抱怨細菌,而是同心協力打敗有害細菌,利用細菌更好地造福人類。而且連細菌都知道團結入侵人的身體,我們人類卻不行。那我們豈不是連細菌都不如嗎?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要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打敗敵人,還有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能以偏概全。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3
讀一本好書籍,可以滋養人的一生,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籍成就夢想,智慧創造未來,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籍《灰塵的旅行》。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而漂流,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我們周圍的空間,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灰塵的行蹤。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制造出來。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射進黑暗的房間的時候,才能夠看到無數的灰塵在空中飄舞。大的灰塵肉眼可以看見,小的灰塵比細菌還小,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根據檢驗的結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氣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幾十粒灰塵;在海洋上空的空氣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一千多粒灰塵;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氣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十萬粒以上的灰塵;在住宅區的空氣里,灰塵還要多得多。
這樣多的灰塵在空中旅行,對氣象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灰塵還是制造云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他們會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云,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氣溫無法降低。這是灰塵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灰塵都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到底是些什么東西呢?我們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來自山地巖石的碎末,有的是來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后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是來自火山灰,還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還有人為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囪的灰塵,此外還有水泥廠、冶金廠、化工廠、陶瓷廠、紡織廠、面粉廠、石灰窯等,這些都是灰塵的制造場所。還有些灰塵來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種子等;有的來自動物之家,如糞便、鳥羽、蟲卵等。
有許多灰塵對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們不但把新鮮空氣弄臟,還會弄臟我們的汽車、房屋、墻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膚。灰塵里面還夾雜著病菌和病毒,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灰塵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損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此外,金屬的灰塵特別是鉛會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塵,會損害我們的肺,又會腐蝕我們的皮膚。在這些情況下,為了抵抗灰塵的進攻,我們必須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塵還會引起爆炸,造成嚴重事故。
我向大家推薦《灰塵的旅行》這本書籍。這本書籍主要講述了環保、高新科技以及對未來科學技術的暢想。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更要多讀書籍,讀好書籍,因為讀書籍能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勇敢,也能使我們的心情快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遨游在書籍海中吧!
寒假里,我閱讀了《灰塵的旅行》這本書籍,文中講述了灰塵是地球上無處不在的東西,它會隨著風的方向四處飄動,到處都有它的行蹤。
這本書籍詳細的介紹了灰塵的種類、形狀、大小和來源,有的灰塵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生活中我們也隨處都能看到灰塵,比如馬路上車子經過后揚起的粉塵或工廠煙囪排出的煙塵等等。有的卻小到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夠看到。
灰塵是人類健康的敵人,它能造成環境污染,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衣物,頭臉和居住的地方都有灰塵的存在,嚴重的還會誘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正因為灰塵的危害太大,所以人們都在想方設法地控制灰塵的傳播。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工地,我看到工地四周的圍墻上都整齊又規則的裝著一排噴水器,工地的大門口還挖了一個大水池,水池里裝滿了水,每輛進出工地的車子都要經過水池才能上路。正當我納悶的時候,爸爸和我說,這池子是專門做來洗汽車輪胎的,因為車輪上都沾有很多泥巴,所以車輪胎必須洗干凈輪子才能上路,這是避免環境被二次污染,而圍墻上的噴水器是防止工地上的灰塵到處飄動,在噴水器把水霧化后和空氣中的粉塵接觸,粉塵就不會到處亂飛了。
因此,我們要愛護環境,更要保護環境,努力控制灰塵,讓我們每天都能呼吸到干凈新鮮的空氣。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4
這斷時間,我一直在讀《灰塵的旅行》這本書,這讓我對微觀世界有了特別的認識,知道灰塵具有兩面性。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懂得了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到處漂流,它無處不在,處處都有它的行蹤,灰塵有大有小,大到肉眼就可以看見,小到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灰塵有來自煙囪的煙塵,還有來自生物的有機灰塵。書中告訴了我們灰塵里還夾帶的病菌和病毒,許多種灰塵,對于人類的生活是有危險性的。自從有機物參加到灰塵的隊伍,你看這種危害性就更加嚴重了。那么多灰塵對于人類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呢?它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還會把房子弄臟。有時他們還會毀壞我們的工業產品,把他們變成廢品,而且,最嚴重的是灰塵是呼吸管道的破壞者,他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從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灰塵是我們健康最危險的敵人,對人類生活是有危害的,我們應該想辦法去治理這些灰塵。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想到了我從小生活的村子。村子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邊里種滿了綠樹。我們應該從小保護這些環境,讓它們一塵不染。我的校園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在校園里不能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勤打掃校園和教室衛生,保持班里的干凈和整潔。從小養成植樹造林的好習慣,我平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必要時佩戴口罩,還要愛護和監督校園環境,禁止不文明行為,要努力控制灰塵和垃圾,讓我們的城市和校園更加美麗。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讓我們攜起手來,趨利避害,綠化我們的家園吧!
最近我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叫做《灰塵的旅行》。這本書講了土壤、細胞、熱等等,這些都是我感興趣的東西。一開始我看到書名,覺得自己似乎沒什么看的欲望。但是自從我開始讀這本書之后,就根本停下來了。恨不得一天就把它讀完。
書中“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這句話我很是喜歡。原來當一粒灰塵的好處這么的多,可以四處旅行。可仔細想想好像又沒那么好,因為它只能隨波逐流,不能自己作主。就好比在看這本書的我,如果不能翻到下一頁去看,那感覺一定不好受。
書中我最喜歡“鏡子的故事”,里面講了鏡子從古至今以來的變化。一開始古人用的是銅鏡,照得不是很清楚,而且碰到水容易生銹,那樣的鏡子用起來肯定不方便。現在的鏡子那是真的牛,有的鏡子照起來可以讓人變得苗條,有的鏡子照起來可以讓人變高,還有的可以讓人變得上身胖下身長。現在的鏡子真是五花八門,工藝驚人啊!
我還喜歡細菌和人那一章,更準確的說我最喜歡的是“煉鐵的故事”。我當時一看上面說到人們沒有鐵的樣子,我就覺得好可怕。原來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鐵竟然那么重要!想想也是,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需要鐵,那么鐵肯定是很重要的'啊!看來我要好好珍惜自己身邊那些隨處可見的,但又毫不普通的東西了。
如果說鐵很重要,那么電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了電,那么我們身邊的機器都無法正常運轉了。那么世界將會變得烏漆抹黑一片,光想想那樣的場景就讓我害怕。
《灰塵的旅行》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讓我深深著迷。作者在書中還運用了很多的好詞好句,讓人在看書的時候不會覺得枯燥,反覺得輕松有趣。這位作者太了不起了。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們隨著空氣的動蕩而飄流。
我們周圍的空氣從城市到郊野,從平地到高山,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他們真正沒有灰塵空間,只有實驗室里才能制造出來。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呈百葉簾的縫隙里,射進黑暗的房間的時候,才可以清楚地看見。小的灰塵比細菌還小,就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灰塵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它們是呼吸的破壞者。它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從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如果在灰塵里邊患進了結核菌,那就更危險了,所以必須禁止隨地吐痰。花粉的灰塵會使人發生哮喘病。此外,金屬的灰塵,會讓人體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塵會損害我們的肺,甚至會腐蝕我們的皮膚。
當然,灰塵也有有益的一面。灰塵在空中游蕩著對于氣象的變化,發生了不少的影響。灰塵是制造云霧的和雨點的小工程師。它們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云,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照射大地上,氣溫是不能降低的。所以,我們要保持灰塵在自然界的巧用。
讀了《灰塵的旅行》,讓我認識了許多科學知識,也認識了事物的兩面性——好處與害處。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15
拿起《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我很好奇。灰塵也可以去旅行嗎?
迫不及待地翻開,一口氣讀完后我才知道,原來灰塵是這么的奇妙,它們雖然很小很小,卻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它們在空氣中飄蕩,隨著風兒飛行,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郊野,從平地到高山,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行蹤,是個貨真價實的旅行家。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制造出來。
那么灰塵都是從哪里來的呢?有的是來自山地巖石的碎屑,有的是來自浪花蒸發后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是來自火山灰,還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
這些微不足道的灰塵不僅僅有令人生厭的一面,還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呢。
有時它們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把房子弄臟,毀壞工業產品;有時也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從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是個呼吸管道的破壞者;而有時它們又是制造云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霧和雨點;是大地的降溫師,能夠擋住強烈日光的直接照射。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發明了用高壓電流來捕捉灰塵的辦法,努力控制灰塵的旅行,使無處不在的灰塵不再成為人類的禍害,而為人類造福。
【灰塵的旅行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8-30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4-30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受系列01-19
(優)《灰塵的旅行》讀后感10-15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熱)10-21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精】12-12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薦)05-27
(精品)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1-10
讀《灰塵的旅行》有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