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知識小科普-國慶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國慶節科普小知識-國慶節
國慶七天假發展歷程
黃金周從1999年“十一”正式開始。當時國務院專門出臺了文件,其主旨還在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由于國慶大慶以及天氣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間的旅游并不火爆。
然而20xx年的黃金周摩肩接踵的旅游人群,讓所有的旅游熱點地區的景區、賓館、交通、餐飲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以致出現了暴利宰客的行為,住宿、餐飲的價格成倍上漲。
從那時起,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黃金周蘊藏著這么多的“黃金”,媒體用“缽滿盆滿”來形容商家的收獲,用“假日經濟”形容黃金周的新動力。從那時起,旅游包機、旅游專列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手持護照出境游的人也開始多起來。也就是從那時起,真正的大眾旅游熱潮開始了。
然而至20xx年,國務院修改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規定,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國慶七天長假也不再那么火爆,更多人的會選擇在3天小長假宅家或者周邊游,而國慶七
為什么國慶節選在了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腦海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天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國旅游。
【國慶節科普小知識-國慶節】相關文章:
國慶節科普小知識02-24
國慶節知識小科普01-27
國慶節知識小科普-國慶節01-28
國慶節科普小知識3篇02-24
科普地震小知識07-21
科普小知識作文12-03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02-17
氣象與生活科普小知識03-23
少兒科普小知識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