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說課稿集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托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設計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游戲時產生的。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車,但發現幼兒玩火車的方法和汽車沒有區別,,正好幼兒園組織親子一日游,利用這個機會,我對家長提出帶孩子去坐坐小火車,感受火車和汽車的不同。之后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功能,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標和觀察要點隱含在火車這個材料中,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發展各種能力。 此次活動中的小火車我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使火車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游戲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注重孩子的活動過程,留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我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語言,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以提升他的原有經驗。
材料提供: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3、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
過程中托兒可能出現的'行為:
● 孩子按照一種材料連接火車。
● 兩種材料的火車連接(現成和自制的火車)。
● 沒有規律的連接。
● 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
●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 拉著火車鉆山洞,過軌道。
好學教育 - 專業,權威,高效,分享 - 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臺!
● 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里。
● 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最近幼兒園進行“好課”評選活動,老師們紛紛從雜志上、網絡上找來了教案,可謂都是一些很“優秀”的教案,可是一篇好的教案,并不一定就能上出一節“好課”。
首先,如果一個基本功不夠扎實的老師,拿到一篇好的教案,盡管她知道應該怎么做,無奈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將教案完整地實施。比如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老師在“認識絲巾”的活動中,她說:“請小朋友觀察絲巾。”原本要請幼兒看看絲巾的.形狀、色彩以及上面的圖案,可她只會照本宣科,你說,這樣的老師怎么能上出好課呢?
再者,有些教師對教案只是死記硬背,并不知道所以然,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為什么必須要這個環節?哪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哪些環節不能省略?這些都一知半解,上課也只是機械地生搬硬套。有的時候任意地對其中的環節進行修改,將重要的環節進行刪除,過渡性的環節卻當成重點,大做文章,完全顛倒了教學的重點。比如,在教幼兒認識“茶葉”,了解茶葉制作的活動中,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介紹茶葉形狀、顏色上,在前面的環節花去了大量時間,而后面的茶葉制作介紹卻一帶而過。這又怎么能算是優秀課呢?完全違背了活動設計者的設計意圖,也偏離了活動的目標。
更有一些教師由于知識面狹隘,盡管找到了優秀的活動教案,可是在實施中,一旦幼兒提出了意想不到的問題,或是出現事先沒有料到的情況,便露出了“馬腳”,要不就是搪塞,要不就是胡編亂造。原本很完美的教案,卻出現了“變味”,有些甚至出現了科學性的錯誤。
當然,還有其他的多種原因影響著一節活動最終的效果。比如孩子預知的經驗,比如教具的準備,比如時間、空間的選擇等等。所以找到了一篇好的教案。或是設計出了一篇感覺良好的教案,僅僅是上好一節課的第一步!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我今天選擇說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著重于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并盡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幼兒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我自己”這個大主題背景下,根據小班幼兒喜好和生活經驗,將預設一些活動,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腳”等小主題。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活動——“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腳”小主題下的一個集體活動。
這里介紹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團橡皮泥踩在了腳下,萱萱的.鞋底花紋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對萱萱說: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聽到了也湊了過來,爭著看那團橡皮泥。我忙說:你們的鞋底也有著秘密,不信你抬起腳自己看看。孩子們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腳看了起來。于是孩子們的興趣點從橡皮泥的花紋迅速過渡到對自己鞋底產生興趣,看看自己的小腳、講講花紋……于是我就萌發了開展這個集體活動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態的,有名稱的不同、有質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對于小班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特征來區別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觀的就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樣的變化,其實鞋底也有許多學問,藏著許多秘密和教育契機,這也是平時常常被老師和孩子們忽略的。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范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著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并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于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更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于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于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通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并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并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么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并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通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系,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于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里來?
了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么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通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里,通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通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么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通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說課稿02-11
幼兒園說課稿(精選)06-25
(經典)幼兒園說課稿09-09
幼兒園說課稿(精選)06-07
幼兒園說課稿(經典)03-19
幼兒園說課稿06-15
幼兒園說課稿06-13
幼兒園優秀說課稿幼兒園活動優秀說課稿01-20
幼兒園故事說課稿11-11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