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胎教原則到底有哪些呢
胎教起源于漢朝,是在妊娠期間給孕婦創造一個良好的心態和孕育環境,促使胎兒正常發育和優生,以提高人口先天素質的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胎教原則到底有哪些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胎教原則
我國古代胎教的理論基礎和要求,我國古代對世界萬物之間的相互感應現象十分重視,比如在《周易》一書中就有陰陽二氣相互感應的描述。同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觀察到母子之間有許多類似之處,所以除遺傳因素之外,母親的言行舉止也可能影響到腹中的胎兒,因此就構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論基礎。于是,在這種樸素的理論基礎支撐下,便產生了對胎教一系列要求。
我國古代對胎教的要求首先是從醫學角度指出的。中醫學認為,如果準媽媽受到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的傾入,就會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兒,因此提出了“慎寒溫”的具體要求。同時還對不注意“慎寒溫”而遭受“六淫”之侵帶來的危害:“胎前感冒外邪,或染傷寒,郁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攸關性命。”
因此,準媽媽懷孕后應根據生理上發生的特殊變化,而注重胎前保養,適應寒溫變化。同時,還要謹慎起居,注意勞逸適度。因為中醫認為,人稟氣血以生,胎賴氣血以養,所以準媽媽懷孕后如果適當運動,就可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但不要舉止無常,攀高負重;如果好逸惡勞,以貪吃貪睡的方法養血,不僅達不到預想目的,甚至會使氣停血滯,而導致難產。
古代胎教還要求準媽媽要做到調適情志。中醫學認為:“胎借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右所逆,即致子疾。”所以在《在增補大生要旨》一書中指出:“蓋氣調則胎安,氣逆則胎病。”意思是說,懷孕不僅是女性生理的一個特殊過程,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樣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和反應,也就是所謂情志的變化。因為,準媽媽懷孕后應該情志舒暢,遇事樂觀,心境平和,不要喜怒無常,動不動大動肝火,甚至經常惱怒,以免影響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古代胎教也注重知識胎教的作用。我國中醫兒科學的鼻祖錢乙在其《錢氏兒科學》一書中談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鄉,欲子女之聰俊者,常資文學藝書”。
古代胎教更重視準媽媽的道德修養。比如清代賀興思在《三字經注解備要》中提出“端心正坐,清虛和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經,目無邪視,口無邪言,心無邪念,無妄喜怒,無得思慮。”等準則,認為準媽媽如果能做到心懷坦蕩、言語大度、行為端莊,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胎兒都是非常有益的。
古代醫圣孫思邈等提出的胎教原則
我國古代許多著名醫藥學家,對準媽媽在妊娠期間的情志調適,生活環境以及應該注意的有關事項都有要求和建議。比如被稱為醫圣的大醫藥學家孫思邈,經過對胎教的專門研究,歸納了以下六項原則:
謹慎起居:勞逸適度,起居有序,忌貪吃貪睡,忌負重物。
調節飲食: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忌辛辣生冷。
調理情志:靜心節欲,心胸開闊,遇事樂觀,忌悶悶不樂,心情敗壞。
慎對寒溫:注重胎前保養,忌風寒侵襲,以防感染疾病。
戒酒避毒:酒能傷胎,宜戒佳;減少服藥,慎灸穴位,避免流早。
中國古代胎教:孕育福慧雙全孩子的方法
胎教應該是全方位的
現在的胎教有誤區,家長們以為胎教的內容就是聽音樂,跟孩子說話什么的,這其實只是胎教的一小部分,中國古代的胎教是一套全方位的綜合方法,它還包括飲食起居、房事、心理輔導等多個方面,下面我們具體講講。
慎起居——行走坐臥皆有道
起居指的就是行走坐臥,即從白天到夜晚,孕婦該如何站立、行走、做事、睡眠等。
行:不許走險路。孕婦走路一定要當心,尤其是前三個月和最后兩個月。避免走有危險的路,遇到雨雪天氣,地面濕滑,尤其要當心。
上班家遠的話,該打車打車,該讓老公送讓老公送,誰讓咱現在不是一個人了呢。孕婦一定要知道,可不是談戀愛時可隨便瘋瘋癲癲的了,現在最需要的是穩重。
鞋子最好穿舒適的、有防滑底的,絕對不能為了美再穿高跟鞋了,一是容易摔倒,二是對骨盆不利。
我們不要總看電視里那些女明星們挺著大肚子,還穿個高跟鞋走紅地毯參加派對,貌似挺光鮮靚麗,那是作秀,不能學,孕媽媽一切要以胎兒為前提,自己的事要往后排排了。
坐:孕婦坐椅子要注意,一定往里做,端坐,別坐太邊上了,容易滑倒或摔倒,造成流產。母親的所有生活習性都會間接影響到孩子,母親坐得端正,將來孩子出來后也守規矩。
另外,冬天冷時,如果坐公交車或辦公室的椅子感覺涼,最好隨身帶個小棉墊子,避免寒氣入體。
站:孕婦站立的時候也要兩腳站穩,不要單腳站起。夠高處東西的時候尤其要小心,你使勁抬手夠東西的話,氣一往上走,抻拉了經脈,就容易導致流產。
這是一個基本生活常識,但現在太多的孕婦不加小心,置若罔聞,最后出了事情,遺憾終生。
臥:中國古人強調孕婦要睡寬大舒適的床。現代西醫認為,孕婦的睡眠姿勢最好采取右側位,這樣可以少壓迫心臟。
我個人的經驗是,孕婦最好睡硬板床,至少是別睡太軟的床,太軟的床翻身會很費勁,容易影響睡眠。孕婦有一個充分的睡眠很重要,孕婦只有休息好了,新陳代謝等才能正常,才能給寶寶提供一個很好的生長環境。
懷孕初期,身體好的婦女很愛睡覺,睡眠好的孕媽媽的胎兒就發育得快和好;而身體弱的女子睡眠就不穩定了,因為體內的胎兒要攝取足夠的營養,當母親把一切都供給給胎兒后,自己的氣血就嚴重不足了。
氣血不足也就無力消化食物,所以這種媽媽常會有嘔吐的毛病,而且“胃不和則臥不安”,睡眠也會出問題。
這時首先要安定心神,能睡就睡會兒,能吃就吃點兒,吃什么不必太刻意。如果嘔吐折騰得厲害,那么建議找個好中醫,吃點中藥調調也可以。
謹房事——管好自己的情欲
孕期在性生活方面要特別謹慎,中國古人就不建議孕期行房。
對于胎兒來說,一方面它的生長需要一個安靜和潔凈環境,而準媽媽的性生活,必然導致準媽媽的心跳加速,氣血翻涌,這直接破壞了安定的環境,使胎兒沒有安全感,影響其生長發育;另一方面,精子的濕熱會使小孩子出生后易長痘、疹、疥、瘡之類的皮膚病。
我想哪個家長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健康,人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欲,動物都能做到的,我們人為什么就做不到呢!
中醫胎教八勿
1、勿驚恐——否則生子易患癲癇癥
在十月懷胎的過程中,驚嚇對胎兒的影響最大,因為五臟里肝主驚,驚恐就會傷到肝,而肝所對應的神明為魂,魂屬于陽神,陽神主動,所以孕婦一旦受到驚嚇,傷了魂的話,小孩子就有可能患先天癲癇。
我們做父母的,要避免在孕期吵架,注意自己的行為規范,這不僅僅是為了家庭的和睦,也是為了將來降生的孩子能夠健康長壽。這也是中國文化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所在。
2、勿抑郁——否則生子易患結核類疾病
懷孕期間的母親不能過度抑郁、憂傷,抑郁傷脾胃,脾胃一傷,血就不足;肺主憂,憂傷過度則傷肺和皮毛。而且人一抑郁氣機就會被憋,大人被憋,孩子的氣機也會被憋住。
中醫講究氣血,氣血是人正常活著的根本,一旦孩子氣機被憋,就容易對肺造成損害,孩子出生后就有可能患結核一類的病癥。
3、勿大怒——否則生子易脾氣暴戾
懷孕期間的母親不要生大氣,怒則氣上,氣血全在頭上,下焦氣血就不足,孩子就得不到供給。
說實話,一點氣不生是沒人能做到的,但要學會調整自己,沒什么過不去的,女人跟丈夫一生氣,就容易把過去那些成芝麻爛谷子的事全勾出來,一瞎想,就想不開,結果越氣越大。
如果有什么想不開的,先出去轉一圈,回來基本就沒事了。這時丈夫也要多體諒妻子才是。
4、勿藥餌——否則易破血動胎
不要多吃藥,是藥三分毒,如果吃多了藥或者吃錯了藥,有可能破血動胎。破血動胎是古代的一種說法,意思是易導致生出的孩子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
所以在服藥方面,我們確實要謹慎,能不吃的就不吃,我個人主張最好是通過食療來解決問題。
我在懷孕六個月的時候曾經感染了一次流感,幾天高燒不退,自己真擔心傷到孩子,就不想吃什么藥,當時就用了一個土辦法,用熱水泡腳,不斷地往水盆里放熱水,直到后背出汗了,燒也就退了。大家注意,懷孕初期慎用這個辦法,這關鍵要看孕婦的體格情況。
5、勿妄語、妄念——否則生子易逆反
勿妄語,就是孕婦不要說謊話,不要罵人,不要說挑撥離間、兩面三刀的話,更不要說淫穢的或不符合禮儀的話。
因為孩子就像袋鼠一樣,天天跟著媽媽,孩子最熟悉的聲音就是媽媽的聲音。媽媽怎么說話,說話的樣子是什么,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作為母親,說事說正事,別說閑事、惡事。
勿妄語的思想根源在于不要有妄念。不要小瞧了念頭的作用,一個念頭可能就是一個惡的因,最后就能結出惡的果。
6、勿嗜臥、勿登高越險——否則易墮胎
孕婦不要老睡覺,充足的睡眠很重要,但老睡覺就會造成氣血凝滯,這對胎兒不利。
勿登高越險,這個前面講過,這里再次強調一下,不恰當地登高和夠東西,容易傷到胎兒,胎兒是很嬌嫩的,這種行為容易造成墮胎。
7、勿食生冷醋滑熱食——否則易造成難產
孕婦吃生冷之物不好,損傷脾胃。因為孩子靠母血來養,母親肝陰不足則喜酸味,但過食酸味也會收澀太過,傷脾胃;嬰兒在母腹為陽物,偏熱性,所以母親過食熱食對胎兒也不好,易形成胎毒。
8、勿針灸——否則易流產
針灸是中醫的常見祛病之法,現在很多人都相信中醫了,樂于用中醫的方法治病,但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什么時候都適合做針灸的。
孕婦逐月養胎,每一個月都有一條經脈在起重要作用,那條經脈尤其禁針灸。除非是技藝極高的好中醫,否則孕婦最好不要做針灸,針灸易造成流產。
臨產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
中國古代關于生產的準備和現在的西醫很不同。比如現代西醫大量借助的是高科技的儀器,孩子長多大了,是否該生了,唐氏篩查,彩超,等等,講究的是靠數據說話;而中國古代,更重視產婦在生產前做到身心靈的統一。
那時的臨產準備,充滿著古老的東方智慧和人性關懷。可以說,無論是對產婦,還是嬰兒,都是一套很好的全方位呵護方案。
1、釋憂懼——讓恐懼遠離產婦
快足月的時候,一定要多跟孕婦講,生孩子這點事,真的就是人生命中的一次必經的過程,特別正常,就像飛禽抱卵、走獸懷胎一樣自然,沒有必要恐懼和憂慮。
孩子是愛的結晶,做老公的有責任多開導孕婦,多關愛她,夫婦一起迎接這生命中最燦爛的一刻。
孕婦也可多跟母親、婆婆或生過孩子的女性朋友交流,都是這么走過來的,沒啥好擔心的。
2、慎醫藥——別讓藥物毀了愛的結晶
臨產前務必不要亂服藥。是藥三分毒,藥有偏性,中藥、西藥都要慎服。
慎服藥的道理有三:
一是懷孕時,媽媽體內物質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藥物的代謝過程也有影響,也就是說吃了也不見得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是這時藥物在母體中積蓄到一定量時,對母親和胎兒都不好。
三是胎兒要用十個月的時間完成人類幾億年的進化,這期間所有的過程都是驚心動魄的,藥物屬于外界干擾,多數都有害無益。比如阿司匹林會導致胎兒肺動脈血壓過高,增加心臟負擔,最后引發心臟問題。感冒藥多是對癥藥物,治標不治本,抗病毒藥更對胎兒不好。
那媽媽得病了到底該怎么辦呢?一般來講,母親在懷孕期,自己的五臟六腑功能也在加強,好應付“小強盜”對氣血的饕餮,如果健康的母親精神放松、又比較注意的話,一般不會有什么大病,小感冒什么的注意多喝水,多休息,挺挺就過去了。
實在不行,就喝點生姜蔥白紅棗湯,發一發汗,睡一覺。即使必須要吃藥,也一定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不要自己隨便找了藥就吃。
一旦母親服藥,就意味著會將其部分藥性轉移給胎兒,這對胎兒脆弱的臟器來說,無疑是種傷害。所以,切勿亂服藥,還有,吃藥前務必看下說明書,如果寫了孕婦禁服,千萬別吃。
3、選穩婆——把心放到肚子里
穩婆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經詳細闡述過,說到底:
一是心理作用,有個有經驗的人在身邊,就可把心放到肚子里了,老百姓講話叫踏實。
二是穩婆的經驗,世上的事多靠經驗,有經歷的人辦事就穩妥,遇到危難時刻,也能處理得游刃有余,因為她見識廣,積累得多,什么都聽過見過,自然可以及時應對與處理。找個臨床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而不是找學歷高的博士。
4、知難產——往最好里想,往最壞里準備
我們做事要有個原則:往最好里想,往最壞里準備。
往好里想,你的心態才好,做事積極、進取,也不容易緊張,成功的概率就大。但是,也同時要往最壞里做準備,也就是要有風險防控的措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否則一旦遇到危機,將束手無策,滿盤皆輸。
臨產前,產婦要明白,是有可能會難產的,要做好心理準備。難產也并不可怕,以現在的醫療技術水平,基本都可順利處理,所以產婦還是要有個好心態。在這方面,除了產婦,產婦的老公和家人也要有所準備,以免到時候亂作一團。
古代胎教的內容主要包括6個方面:
調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個特殊過程,孕婦不僅生理上要發生一系列變化,心理上同樣也會產生相應的反應,這種心理反應過程即為古人所說的情志變化。古人云:凡有孕之婦,宜情志舒暢,遇事樂觀,喜、怒、悲、思皆可使氣血失和而影響胎兒。胎借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補大生要旨》中說:“除惱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罵人,蓋氣調則胎安,氣逆則胎病。”就是說:孕婦要心情舒暢,不要輕易動肝火,否則會導致氣不順,氣不順則孕胎必受影響。《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產”的論述。可見,孕婦的情志對胎兒具有直接影響。故而孕婦情志舒暢,遇事樂觀極為重要。
忌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雖然房事為受孕懷胎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受孕之后,則房事必須節制,《產孕集》說:“懷孕之后,首忌交合,蓋陰氣動而外泄,則分其養孕之力,而擾其固孕之機,且火動于內,營血不安,神魂不密,形體勞乏,筋脈震驚,動而漏下,半產、難產、生子多疾。懷孕以后,首先應禁房事,特別是在懷孕頭3個月和7個月之后。懷孕早期,妊娠反應常常給孕婦帶來許多不適,惡心、厭食、嗜睡、疲勞,自身及胎兒的營養常常供不應求,哪里還會有閑情逸志取房事之歡?7個月后,孕婦腹大身重,行動諸多不便,而且胎兒即將人盆,陰道變短,房事會刺激宮頸而引起宮縮,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將細菌帶入孕婦體內,嚴重者會造成感染,因而這前、后兩期,應忌房事。否則“分其養孕之力”,“擾其固孕之機”,“形體勞乏”,甚而造成流產、難產,“生子多疾”。
節飲食。
飲食是母體的重要營養來源。胎兒的營養來源于母體的氣血。因而母親的飲食對胎兒的發育有著直接影響。《萬氏女科》說:“婦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飽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純平和之氣以養其胎,則胎之完固,生子無疾”。就是說,孕婦飲食以清淡平和為宜,魚、肉可以吃,但不可過食。應有所節制,特別是不要饑一頓,飽一頓,甚至暴飲暴食。假如飲食失節,饑飽無度,嗜食厚味,皆可使脾胃運化失常而胎失所養。
適勞逸。
人稟氣血以生,胎賴氣血以養,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勞逸應該適量,既不可貪圖安逸,也不可過于勞累。按中醫的說法,太逸則氣滯,太勞則氣衰。若勞逸失宜,舉止無常,攀高負重,其胎心墜,甚而導致難產。因此,受胎之后,適當活動,使氣流通,百脈和暢,自無難產。若好逸惡勞,好靜惡動,貪臥養嬌,使氣停血滯,臨產多難。此當為忠告。正確的做法大致為,5個月以前宜稍逸,5個月以后宜小勞。
慎寒溫。
寒溫即自然界冷熱氣候的變化。受孕以后孕婦由于生理上發生特殊變化,很容易受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尤其是風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兒,“胎前感受外邪,感染傷寒時癥,郁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悠關性命,故而注重胎前的攝養,慎起居,適寒溫,甚為緊要。
戒生冷。
懷孕之后,孕婦常喜歡吃一些生冷之物。中醫認為,這是懷孕后由于陰血下注以養胎兒,致陰血偏虛,陽氣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會使脾胃受傷,嘔吐、腹瀉、痢疾諸癥會乘虛而入,既損孕婦,又傷胎兒,不可不慎。此外,孕婦衣著還宜寬大合體,腰帶不宜緊束,以免氣血周流不暢而影響胎兒發育。
準爸爸如何胎教
1、語言胎教
胎寶寶不僅喜歡媽媽溫柔、甜美的聲音,同時對準爸爸低沉、寬厚的嗓音也非常熱愛。
準爸爸每天固定時間摸著準媽媽的肚子和寶寶打招呼、說童話故事或念兒歌給TA聽,或者跟胎寶寶講講這天發生的有趣事情等等,這些都對胎寶寶腦部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懷孕時期,準爸媽溫柔的說話聲,可以刺激胎兒的聽覺發育,也可以增進胎兒的舒適和安定感,使胎兒有“被愛”的感覺,使寶寶與準爸爸準媽媽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
2、撫摸胎教
對胎兒的撫摸“訓練”宜在傍晚胎動比較頻繁時進行,準媽媽平臥在床上或者坐在較寬大的椅子上,全身放松。準爸爸將雙手手指放在腹部,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隨著音樂輕輕觸摸胎兒,每次5~10分鐘。準爸爸撫摩時,還可進行語言胎教。
3、音樂胎教
為胎寶寶選擇一些優美的音樂,能幫助刺激胎兒的腦部發育,營造準媽媽良好的心境,引發體內良性激素的分泌,強化胎寶寶與準爸媽之間的親密感覺。播放音樂時,節奏不要太強、音量不要太高、不要有突然的巨響,避免讓胎兒不舒服或受到驚嚇。
4、提醒很重要
根據臨床的個案顯示,若準媽媽懷孕時胃口不好、偏食,或吃飯時間不正常,那么寶寶生出后也會出現偏食、胃口不好及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形。
此外,如果準媽媽很懶惰,或缺乏思考力及行動力,生活節奏也不規律,那么她生出的寶寶也可能像她一樣。準爸爸胎教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醒準媽媽摒棄壞習慣,兩人一起過著健康而規律的生活。
孕婦音樂胎教的方法
1、母唱胎聽法
孕婦低聲哼唱自己所喜愛的有益于自己及胎兒身心健康的歌曲感染胎兒。在哼唱時要凝神于腹內的胎兒,其目的是唱給胎兒聽,使自己在抒發情感與內心寄托的同時,讓胎兒能享受到美妙的音樂。這是不可忽視的一種良好的音樂胎教方式,適宜于每一個孕婦采用。
2、父唱胎教
很多人都認為胎教只是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胎教,在懷孕期間很多的父母都只注重于媽媽音樂胎教的胎教活動,而忽略了父親在孕育寶寶期間其實也可以通過音樂與寶寶進行“親密”接觸,培養感情的,者就是科學上說的父教胎聽。
3、器物灌輸法:
這種音樂胎教的方法是英國心理學家奧爾基發明的。利用器物灌輸法進行音樂胎教,可準備一架微型擴音器,將揚聲器放置于孕婦的腹部,當樂聲響時不斷輕輕地移動揚聲器,將優美的樂曲通過母腹的隔層,源源不斷地灌輸給胎兒。在使用當中需要注意,揚聲器在腹部移動時要輕柔緩慢,并不宜播放時間過長,以免胎兒過于疲乏。一般每次以5~10分鐘為宜。
孕期音樂胎教的作用
音樂胎教好處多多,具體有一下兩點。
1、藝術作用
音樂除了藝術上的價值之外,還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效應。心理學家認為,音樂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超境界的幻覺,并能喚起平時被抑制了的記憶。胎教音樂能使孕婦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從而改善不良情緒,產生良好的心境,并將這種信息傳遞給腹中的胎兒,使其深受感染。同時,優美動聽的胎教音樂能夠給躁動于腹中的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朦朧地意識到,世界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
2、生理作用
在生理作用方面,胎教音樂通過悅耳怡人的音響效果對孕婦和胎兒聽覺神經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腦細胞的興奮,改變下丘腦遞質的釋放,促使母體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如酶、乙酰膽堿等,使身體保持極佳狀態,促進腹中的胎兒健康成長。
【中國古代胎教原則到底有哪些呢】相關文章:
光照胎教到底有哪些好處呢05-27
胎教的方法有哪些呢04-21
胎教方法有哪些呢05-31
胎教到底有沒有用呢05-29
胎教有哪些相關的知識呢05-24
胎教的孕育法歐哪些呢05-29
色彩對胎教有哪些影響呢05-29
不當胎教的危害有哪些呢05-29
心理胎教的好處有哪些呢05-29